时间显示

站内搜索

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

文: / 来源: / 2021-04-23 21:59:58 / 点击量:2175

自然生态环境是我们能够生存的根本。每一天我们都要呼吸、都要喝水、都要吃饭、我们能看到的一切、听到的所有、闻到各种气味、见证过的一切生命奇迹等,都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。因此,为了我们自己本身,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,对于大自然我们应心存感恩,对于自然环境应不遗余力进行保护。

想想以前,我们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,对于自然一味地用强大的技术征服及索取,忘记了自身也来源于自然。而实际产生的恶性后果,对人类自身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。我们现在面对的“新冠疫情”就是自然惩罚人类的有力证据,通过查阅资料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,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。我们本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,但实际情况是我们以前破坏了大自然,自然也让我们尝到了自己造成的苦果。

科学在发展,人类也在进步,近年来,国家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力度,以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。这个规律谁无法抗拒。人因自然而生,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,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。只有尊重自然规律,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。”尊重自然,毕竟自然界早于我们人类而存在,人类永远属于自然界,并依赖于自然界;顺应自然,自然界本就存在其所拥有的特殊规律,其有着自身演变和发展规律,是人类活动的基础,也是人类活动的制约,其不容破坏;保护自然,自然界包含着所有生态系统,其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,在这个自然生态系统中,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、相互影响,本来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。而若不加以保护和维持,就会导致生态危机。很多时候由于人类活动加快了生态平衡的失衡,过度索取和无序开发破坏生态环境,反而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反作用。

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,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,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,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职责和任务。我们必需认真学习、领会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从实际工作入手,认真扎实做好各项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。全力将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,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。

保护环境人人有责。平时一线工作做到坚持生态保护优先,借鉴现存先进技术经验及相关理论知识,从中吸取精华,加以提高自身。“宁要绿水青山、不要金山银山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努力做大自然的呵护者。工作做到哪儿,服务延伸到哪儿,就把尊敬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的先进理念带到哪儿,和当地政府、社区群众一起,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。

工作中推行绿色勘查,创新地质勘查工作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,推动地质勘查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、健康发展,立足国内,提高资源保障能力。积极探索地质勘查和生态保护协调推进的有效途径,走出一条“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”的绿色勘查之路。具体工作做到如下:

我们是一个勘查集体,到一个勘查区先以这个区内环境为主,要做到对区内水系、植被、地貌等一切能保持原样为原则,对于环境的守护,应遵守绿色勘查规范,事事到位。如:平时外业工作个人自带垃圾袋,对于工作期间见到或自己产生的生活垃圾(主指塑料制品)带回项目部,统一分配处理;见到动物或一些珍稀植物,不对其伤害,必要时应做标记向有关部门汇报,从而加以保护;尽量不做和少做挖掘破坏工作,事后必需进行恢复治理工作以完全恢复至原本模样或状态为原则,大型机械施工对区内水的利用应严格按照相应施工规范进行,不得在施工时对区内水资源造成污染,绝对做到零排放零污染。

最后我想说,“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”是我们每个人、每个单位都要自觉尊守及行动的准则,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蓝天白云、阳光明媚,山清水秀。想想我们生活在鲜花和绿丛中,空气清新,到处都充满着和谐,人人健康长寿,那多好啊!(樊一见)

编辑:

单位地址:陕西省渭南市朝阳西路中段 邮政编码:714000
陕西地矿综合地质大队有限公司 陕ICP备17013874号
电 话:0913-2054074 传真:0913-2072452 邮箱:d13dui@163.com